国内足坛新锐球员刘祝润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发布声明,博天堂官网提醒广大球迷警惕有人冒充其身份添加好友、索要财物或进行其他欺诈行为,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,也再次为体育爱好者敲响了防诈骗的警钟。
冒充事件频发 球员亲自打假
据刘祝润团队透露,近期有多名球迷反映,在社交平台上收到自称“刘祝润”的账号发来的私信或好友申请,这些账号不仅使用刘祝润的比赛照片作为头像,还伪造个人资料,甚至模仿其语言风格与球迷互动,部分不法分子以“私下见面”“赠送签名球衣”等为由,诱导球迷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。
刘祝润本人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布声明:“近期有人冒充我与球迷联系,请大家务必认准官方认证账号,切勿轻信他人,我不会通过任何私人账号索要财物或联系方式,遇到类似情况请直接举报!”该声明迅速获得数千名球迷转发支持,多家足球媒体也跟进报道,呼吁加强网络平台监管。
诈骗套路剖析:从“偶像互动”到财产损失
此类冒充运动员的诈骗并非首次出现,近年来,随着体育明星社交影响力的提升,不法分子的手段也日益隐蔽,常见的诈骗套路包括:

- 伪造账号:通过高仿ID、盗用照片和视频,打造“逼真”的明星账号。
 - 情感诱导:以“感谢粉丝支持”“私聊领取福利”为名建立信任。
 - 利益陷阱:最终以“资金周转困难”“公益捐款”等理由要求转账。
 
一位受害球迷小李(化名)透露,他因收到“刘祝润”的私信激动不已,对方以“参加私人球迷会”为由要求缴纳押金,最终被骗走2000元。“当时根本没怀疑,因为账号看起来太真实了。”小李懊悔地说。
行业乱象:体育明星成诈骗“重灾区”
足球、篮球等领域的职业运动员因公众辨识度高、粉丝群体年轻化,成为冒充诈骗的主要目标,2022年,某篮球明星的模仿账号曾在短视频平台骗取数十万元;更早之前,甚至有诈骗团伙伪造整支球队的社交账号进行集资活动。
业内人士指出,此类乱象的根源在于:
- 平台审核漏洞:部分社交媒体的实名认证机制不完善,仿冒账号容易混入。
 - 粉丝心理弱点:青少年球迷对偶像的崇拜易被利用,缺乏防骗意识。
 - 维权成本高:运动员本人往往需投入大量时间举证,而诈骗账号被封后仍可“换马甲”重生。
 
多方联动:筑牢防骗防火墙
针对这一问题,各方已开始采取行动:
- 俱乐部与球员:多家职业球队在官网增设“官方账号公示栏”,并定期发布防骗指南。
 - 社交平台:微博、抖音等平台已上线“仿冒账号举报”快速通道,通过AI技术筛查可疑账号。
 - 警方提醒:多地网警通过案例普法,强调“凡涉及转账务必核实身份”。
 
中国足协也在近期召开的网络安全会议上呼吁:“需建立运动员、粉丝与平台的三方协作机制,从源头遏制冒用行为。”

球迷如何自我保护?
为避免上当,球迷应注意:
- 认准社交平台的“蓝V”官方认证标识。
 - 对索要钱财、密码的行为直接拒绝并举报。
 - 通过球队官网或正规渠道参与明星互动活动。
 
刘祝润在声明中特别感谢了球迷的信任,并承诺未来将通过更多官方活动与大家见面。“真正的交流应该建立在阳光下,而不是骗子的谎言里。”他说道。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发表评论